铜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一、历史渊源
    铜陵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后,铜陵属彰郡。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西晋时期,铜陵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位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答题确定下来。
    铜陵产铜久负盛名,先秦时期就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产铜基地,其铜矿采冶活动最早可上溯到商州之际,一直延至当代,三千余年久盛不衰,绵延不断,西汉设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梗治”、唐宋时的“铜官场”、“利国监”等历代官方重要的采冶机构均设置于此,世称“中国古铜都”。铜陵境内先后发现商周至唐宋历代铜矿采冶遗址30多处,分布范围600多平方公里,并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精美青铜器。铜陵市民在3000多年的铜采冶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铜文化,同时也衍生了众多的民俗文化,为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淀打下了基础。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水系除长江外,西南部有流入长江的青通河系,东北有注入长江的黄浒河系及顺安河系,另有众多支流和天然湖泊,交通十分便利,加之山林茂密,煤炭木柴等燃料资源充足,这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铜陵早期铜矿大规模采冶和市民生活及城镇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铜陵在历史上就是移民地区,铜陵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又称“吴头楚尾”。各国为争夺铜资源在铜陵发生过多次战争,加之大量的奴隶来此采冶铜矿,使各种文化在此交融。西晋时期,又有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到20世纪50年度和80年代还有大批的矿山人员和:三线厂“人员从全国各地来到铜陵,使铜陵形成多元的移民文化交融地区。在此基础上使铜陵大致形成了三种文化形态。
    1.以铜矿采冶生产为基础的矿山文化形态。主要围绕铜陵南部山区分布,市民们再3000多年的铜采冶活动中,创造了灿烂铜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钟鸣的”竹马灯“和”铜陵白姜“、”铜陵凤丹“,制作技艺等。
    2.沿江南岸圩区的渔牧农耕文化形态,这一地区没有自然资源,人们主要靠渔牧农耕,在这平静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牛哥”等大量的地方民歌。 
    3.城镇商贸文化形态,主要以铜陵县、顺安、大通、太平为中心。顺安镇地处山区和圩区的交界处,为两地人们生活物资交流提供了最佳地域平台。唐贞观年间(公元638年左右)朝廷在顺安设驿站,取名“临津驿”在此基础上“顺安三月三庙会”这一民俗活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大通和太平地处江边,是长江水道上的天然避风港,在长期对外交流中,创造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如“鹊江龙舟赛”,“太平臭干制作技艺 ”等等。
二、“非遗”成果
    铜陵现有省级“非遗”名录:牛歌、竹马灯、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三个。有市级“非遗”名录18。全市普查成果共计7类96项。
三、特征分析
    铜陵是座移民城市,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匮乏,但在几千年的文化交融中,在这块土地上所传承的各项“非遗”文化,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大致情况如下:第一、承载历史特征。几千年的铜文明史传承至今,曾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来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也带动了当地人民的创作热情,产生了大量的铜陵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非遗”项目。第二、原生态特征。铜陵虽然是座移民城市,文化交融性强,但原生态“非遗”项目是在特定的地质和人文条件下产生。如铜陵凤丹、白姜,只有生长在特定的土壤里才为上品。
四、保护现状
    1.在全市开展“非遗”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18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申报了4项省级“非遗”名录,姜相关资料汇编成书,并建立数据库。
    2.铜陵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非遗”普查,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3.“非遗”保护工作难度之大不容置疑 ,很多项目处于频危状态,传承后继乏人,抢救和保护形势严峻。为此要加大经费投入,制定保护计划,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吸纳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铜   陵    市    文  化   馆
                                                          铜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13-03-13 00:00

 铜陵市文化馆

 

地址:铜陵市翠湖五路与西湖大道交叉路口(新馆)

   铜陵市义安南路19号(老馆)

电话:0562-2861846

传真:0562-2861846

联系人:祖小涵    赵慧

邮箱:tlswhg@163.com

邮编:244000